物流產業總量不斷擴大是內江打造區域物流樞紐的底氣所在。
5月16日,內江市政府新聞辦舉行“做強物流”系列主題第一場新聞發布會,市商務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王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,依托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,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,能夠實現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雙向互動和聯動發展,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,有利于打造內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
王彤介紹,內江從6個方面持續發力,發展商貿物流產業,做強物流產業,助力區域物流樞紐打造。
目前,內江圍繞建設區域物流樞紐的總體目標,對接陸海新通道、泛亞鐵路大通道,加快建設內江國際物流港、二級鐵路物流基地、公路物流港等重點項目,構建“一港兩園三點一環”物流產業空間布局,推動商貿物流業集聚發展,統籌推進商業設施、物流設施、多式聯運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,優化商貿物流樞紐(園區)、分揀(配送)中心、末端配送網點等空間布局,推動完善商貿物流網絡體系。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專項行動,健全農村商貿流通和物流配送網絡。
持續開行“蓉歐+”東盟國際班列、中歐班列、中老班列等國際班列,不斷拓寬內江鏈接國際的物流通道。自2018年內江成為川內首個“蓉歐+”東盟國際班列市(州)基地以來,已常態化開行“蓉歐+”東盟國際班列68次,開行了首列內江始發的中歐班列。
完善商貿物流樞紐(園區)、配送(分撥)中心服務城鄉商貿的干線接卸、前置倉儲、分揀配送能力,促進干線運輸與城鄉配送高效銜接,健全商貿物流配送體系,提升物流配送效率,探索推進配送車輛“統一車型、統一標識、統一管理、統一標準”;內江已設立“交、商、郵、供”縣級物流中心5個、鄉鎮物流站點70余個、村級“金通·郵快驛站”744個,電商服務站點741個。
推動商貿物流業的發展,需要形成商貿物流一體化發展格局。包括展開跨區域合作,推動區域協同一體化集約化發展,促進形成跨省、跨市的商貿物流區域協同發展與一體化發展格局。加強與成都、重慶等中心的商貿物流設施功能對接、政策協同,促進內江及川南地區商貿物流區域協同發展。加強商貿物流資源整合及運行管理,促進“成渝發展主軸”“內自同城”商貿物流協同發展,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與消費擴容提質。協同各毗鄰地區,推動建設區域協同、連點成片、產業融合、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整合的商貿物流市場集群。
推動商貿物流業的發展,需要提升商貿物流標準化水平。包括建設區域托盤循環共用系統,推廣應用標準托盤(1200毫米×1000毫米)、標準周轉箱(筐)等物流載具。同時,需要推進改造建設標準化倉儲和配送站(點),促進倉儲、配送、分揀、包裝、裝卸、搬運等環節物流標準廣泛應用,推廣應用物流信息技術,提高商貿物流的信息化水平。最終目標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商貿物流標準化體系,提高商貿物流的效率和服務水平。
推動商貿物流業的發展,需要提升供應鏈物流管理水平。鼓勵商貿企業、物流企業通過簽訂中長期合同、股權投資等方式建立長期合作關系,將物流服務深度嵌入供應鏈體系,提升市場需求響應能力和供應鏈協同效率。引導傳統商貿企業、物流企業拓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功能,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。鼓勵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,依托龍頭企業建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機制,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。規范發展供應鏈存貨、倉單、訂單融資,并加強金融機構與商貿企業、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