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正是水稻插秧的黃金時期。連日來,威遠縣廣大農戶紛紛搶農時,插秧工作全面展開。
走進田間地頭,大片的稻田映入眼簾,村民們卷起褲腿、熱情高漲,一株株秧苗從插秧機苗盤上依次滑落,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里……廣袤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。
今年,威遠縣把落實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作為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,全縣計劃播種水稻25.07萬畝,已播栽17.45萬畝。
為全力做好育秧插秧工作,該縣以黨建引領為抓手,通過“堡壘夯實、部門協同、黨群聯動”多點發力,服務一線,搶抓農時,動員農戶早育苗、早整地、早播種,提高水稻種植安全和產品質量,擴大綠色有機稻米種植面積,掀起了一波波糧食生產高潮。
堡壘夯實在一線,種好“責任田”
日前,在威遠縣新場鎮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里,農機手們正開著插秧機幫農民們翻耕、平整稻田、栽秧。
伴隨著陣陣轟鳴聲,滿載著秧苗的小型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。插秧機所到之處,留下了一道道翠綠的“痕跡”,一株株青翠的水稻秧苗扎根肥沃的田里,靜待金秋時變成沉甸甸的稻谷。
“全縣計劃種植水稻25.07萬畝,預計總產達13萬噸以上,上級下達威遠縣5萬畝水稻集中育秧的任務,實際完成6.13萬畝?!?威遠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文聯介紹,在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下,完成疊盤暗黑育秧試驗,實現工廠化流水線育秧1000畝。
為積極推進萬畝稻田水稻插秧工作,威遠縣高位統籌,制定《關于應對極端天氣的農業生產技術措施》《做好當前大春糧食生產工作的建議》《威遠縣2023年水田改旱作栽培技術》等指導文件下發到各鎮,明確植保組、執法組、農技組、農機組、土肥組的工作職責,把責任落實到人、任務落實到田,形成縣、鎮、村三級聯動機制,統籌安排水稻育秧插秧工作。
同時,通過“黨建引領+村股份經濟聯合社+公司+農戶”模式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,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,真正實現多方共贏,助力鄉村振興。
“今年,我們村按照‘黨建+合作社+農戶’的發展模式,落實‘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’戰略。同時,依托在建高標準農田,大力發展糧油產業,積極打造糧油示范園區?!?嚴陵鎮食豐村今年已完成水稻播種800余畝,計劃種植大豆300畝,通過套種、輪作發展玉米、大頭菜種植600余畝。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,提高群眾收入人均400余元,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余元。
部門協同在一線,下好“保障雨”
連日來,縣農業農村局派出水稻種植技術指導員對各村水稻種植大戶、村民進行種植技術指導,全過程提供咨詢服務,提醒農戶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控等措施。
進入春耕以來,威遠縣提前謀劃、積極部署,建立農業農村、供銷、水利等部門聯動機制,深入開展“送政策、送技術、送物資、送服務”志愿服務活動。
持續加強農資調劑調運,組織黨員干部及時摸底排查全縣農資市場供需情況,加大種子、農藥、肥料等農用物資的采購和調運服務,提前準備水稻種約20萬公斤、農藥98噸、農膜485噸,做到物資充足、不誤農時、不誤農需。
蓄水保水助春耕,統籌安排渠道清淤、加固補漏和設施設備維修,共計清理整治渠道600余公里,檢修維護提灌設施及閘門等100余處,累計向灌區輸水900余萬立方米,做好農業蓄水保灌等工作。
圍繞水情旱情監測和土壤墑情、氣象災害預測開展土壤墑情、人工降雨作業等10余次,有效緩解旱情農業生產用水需求……
黨群聯動在一線,掀起“大熱潮”
農時不等人,新場鎮立足春耕備耕生產工作,將黨建工作與服務“三農”深度融合,組織開展“黨員田間踐初心 助農插秧黨旗紅”主題黨日活動,幫助老場村困難村民耕地插秧,助力春耕生產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新場鎮黨員志愿者們卷起褲腿、擼起袖子、彎下腰桿、俯下身子,拔苗、轉運、插秧……不一會兒工夫,一排排綠油油的秧苗便在田間遍布開來。田間地頭,隨處可見一個個“紅馬甲”在全神貫注地插秧。在“黨旗紅”的點綴下,呈現出一幅紅綠相間、黨群合力共譜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。
近年來,威遠縣以黨建引領春耕生產,把支部建在田坎上,有效建立黨委帶支部、支部帶黨員、黨員帶群眾的“三帶”機制。成立由領導、黨員干部、青年志愿者、農技人員、業務骨干組成的14支農技服務隊伍,分赴各鎮全方位服務春耕備耕生產。
同時,采取“線上+線下”“現場技術指導+定期聯絡服務”等方式,為群眾提供“一對一”“菜單式”服務,將農技培訓課堂搬到生產一線,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育秧插秧等春耕工作,開展培土、育苗、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培訓16次,因地制宜做好施肥、澆水、排濕等田管工作。
組建機耕服務隊、綜合農事服務隊和黨員志愿服務隊,全面開展惠農強農政策宣傳20余次、插秧助農志愿服務10余次;大力整合“田秀才”“土專家”等本土資源,發揮“頭雁”示范帶動作用,不斷提高村民種糧積極性。